English

有感于“寇老先儿”

回音壁
1998-07-04 来源:生活时报 李国涛 我有话说

《生活时报》6月11日发表吴小如先生《寇老先儿并非寇老西儿》,引证史料,言之凿凿,使我等普通读者大大受益。我才知道,此一问题早经吴先生和吴晓铃先生在多年前提出,没被采纳,还受嘲笑。由此我想到,凡有历史题材的重头作品,还是该尽可能多听一听专家的意见。搞创作的人,在这方面虚心请教,大有好处。人都有自己的长项和短项,所谓取长补短,正此谓也。

不过,我读了吴小如先生的文章,又有些不同的看法。吴先生引证吴晓铃先生前几年的话,不知是否准确,现在听起来,有点“那个”。原话是“晓铃师说:‘看来他还不知道咱们是干什么的,居然也同咱们谈学问。’”这二位吴先生都是大学者、名教授,知识界的人是都知道的。但那位演员不知道。或知道而不服,坚持己见。我想这是他的不对。不过作为学者教授,与人谈学术问题,似乎也不一定先要人家知道自己的身份。以理服之,岂不更好?“居然”一词,用得叫人不舒服。同普通人谈谈,搞点普及化,解难释疑,也无不可吧。我想,如果几年以前,二位学者多作一点说明,也许能说服了他。这话已是马后炮。

普通人也实在有些普通想法,与学者的考证不同。吴先生文中说到,现今称“张总”、“李工”、“王导”、“赵师”之类,“实际与旧时称女仆为‘王嫂’、‘李姐’并无差异。”吴文说这是今人分不清“何者为敬称”之故。这解说我可真是不懂了。称总工程师、总经理为某总,怎么就是不礼貌?那么称朱德为朱总、称彭德怀为彭总,同唤女仆“李姐”一样吗?那么“江(竹筠)姐”呢?就在这篇文章里,作者称吴晓铃先生为“晓铃师”,如换称“吴师”就不恭?这是过分拘泥古说了吧?也许按古说,称“张总”、“李工”有不恭之意,但生活发展变化之后,其中的情感不一样了。所以称谓也要变。在这种事情上无法“防微杜渐”。语言总是随着生活变化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